
《康軒學習雜誌》如何幫孩子選擇雜誌讀物|初階、進階版與學前版的比較
Share
“Science is about knowing. Engineer is about doing.”
這句話啟發了我。
最近閱讀了很多有關不同國家的學制以及教育方針。
大家如有選擇下會讓孩子從小就讀IB課程,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世界公民?
還是選擇比較實在的英制小學把一切的根基基礎打好?
#一個有想法的孩子是哪裏來的
不只在香港,其實繁體中文的兒童雜誌讀物,要選擇互動元素高而且編審認真,要能吸引孩子的,真的沒有很多選擇。 今年學前版增強了很多藝術及 科普元素, 初階版及進階版不僅是一本非常強的數學科普知識題材,也在閱讀理解中文閱讀素養方面非常出色。
很多家庭移民海外後要蒐集中文讀本,也是成本非常高昂。 一如之前的影片分享,訂閱康軒學習雜誌一兩年的時間其實已經可以收集到很多延伸性高的主題教材, 不太過時可以回讀好幾年了 。 寫這篇文章的契機就是發現初階版及進階版有不少的改革元素我是非常欣賞的。 孩子有了知識的基礎,有了邏輯思維和創意,才會有想法和創造力 。
#不是單向報道的內容農場 #是從生活中實踐帶領孩子延伸聯想的中文雜誌
我發覺學習英文對於新一代絕對不是問題。

Science is about knowing.
學科的研習教曉小孩子各種知識原理。
Engineer is about doing.
孩子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基礎,再延伸至日常應用, 有舉一反三的能力甚至利用創意創造新的意念。 這個才是未來的世界公民。 這一個學習和思考模式是需要反覆的實踐。
我的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 很多科目介紹用英文教授。中文程度只能靠日常生活浸淫, 多閱讀豐富詞彙及中文表達。 要能夠流利地用中文剖析問題,表達所思所想需要培養中文閱讀習慣。
孩子可能需要學習利用不同的角度切入, 剖析問題找尋答案。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生態教育等等去看一些社會議題。 單單從書本學到基本的科普知識已經不太足夠 (而且孩子會第一印象覺得這些是課本知識,需要考試而沒有興趣。)
我們把知識學好, 再從生活中融會貫通,了解是怎樣應用, 甚至以無限的創意改善生活,才是未來的新方向。這世界觀及邏輯思維(現在大家也未必敢強調「批判性思考」 但至少是理性地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的根本 )是需要從生活中習慣起來, 學懂觀察再思考。
當然文辭優美的兒童讀本、 經典名著、 古典詩詞 是非常重要。 但如何幫孩子建立閱讀的興趣,增強中文的閱讀及理解能力(起碼看到閱讀理解甚至文言文三字經等等也不會覺得很害怕很詫異很無助), 可能選擇題材豐富的兒童雜誌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相比起兩年前我覺得雜誌的初階版及進階版入以下的改變, 更適合香港孩子
- 初階的台灣本土內容,編寫手法更容易讓香港孩子有共鳴
- 初階版每一季也有動手的學習教具,一年有四次(進階版我也收過一組齒輪教具)
- 漫畫以及插圖少了卡通的可愛,多了細緻仍然是深受孩子喜愛
- 中文部份加強,特別是初階版成語漫畫、進階版的成語小卡和閱讀素養題庫
- 數學的部分增加了更多偵探密碼等等的漫畫
- 初階版訂閱用戶有數學題目庫 (可以網上下載超級多題目)
- 進階版每季有恐龍的主題小書和科學大挑戰漫畫加上科普知識補充的部份
- 初階版的「台灣本地」內容其實也適合香港孩子
在我分享的影片也會看到, 就算是台灣本地的景點、特有物種和歷史文化 。 雜誌不是以單向而平舖直敘的文字報道。 真實圖片、取材真人故事或插圖都是選取得當、及時、 趣味十足。



例如見到珍。古德博士 在台北舉辦一些保護動物的工作 。 香港的媽媽也不難跟孩子說到在香港K11 Musea 也有一個 Little Nature Ambassador 自然生態保育的小角落也是古德博士的。 雜誌的篇幅有時候雖然是訴說着台灣的項目但也是會採取一些國際知名的人士或真人真事。
就算曾經講過台灣的特有物種石虎 面臨着人類過度建設的危機居住環境被破壞, 我們香港的豹貓其實跟台灣石虎也是同一物種 面對着相同的困難。




剛剛六月的時候正值英國慶祝英女王銀禧的 Queen Platinum Jubilee, 初階版就是跟孩子看看這個戴帽子的女王。 從她的衣着、她的談吐與喜好、皇家賽馬會、銀禧紀念日的傳統等等
進階版更加毫無疑慮是定位灌輸孩子國際觀。




例如在剛剛一期講到去孩子看看方艙醫院是如何興建而成。 對於防疫的需求為什麼需要興建房間是負氣壓, 之前那個負氣壓以及給醫護人員穿着保護衣物的緩衝區到底是如何設計。 那些插圖是多麼的仔細、多麼的有趣清晰 。 在病房裏污水廢氣空氣氣壓是如何行走 , 才可以確保病毒不會 往外散播。 就算是給四歲半的小腳先生看, 那些清楚的插圖也可以讓一個幼兒明白箇中的概念。 所以,不只是孩子,我這個喜愛閱讀的媽媽也是收穫滿滿。
一理通百理明 , 興建方艙醫院之外這個技術可否應用到災難救援, 發展中國家臨時的房屋等等。 這一些也有講到也有真實的圖片給孩子看清楚。




無論是影片或照片也可以看到同一主題不同的版本也是程度有深淺。
所延伸的學習活動也是適合該年齡的孩子。
十分欣賞學前版常常採帶孩子從根源入手。 柑橘主題看看植物的生長周期。 一年的學習單元中有時候植物的部份也會互相呼應。 好像上年七月的蔬果主題學具就把不同的植物生長特性相比較及提供桌遊遊戲。
無論是點讀筆還是兒童科普雜誌, 小腳先生一步步都是先從一個小社群分享到所有香港的媽媽 。到時候大家真心分享推介給身邊的朋友。 現在也多了很多學校訂購。
如果香港有題材、豐富製作用心的兒童雜誌我也非常會支持。
- 需要增加中文閱讀量 (從親子共讀過渡至自行閱讀)
- 閱讀偏食只徧好閱讀某一類型的繪本
- 初階版在有趣的主題研習當中, 滲透了中文閱讀理解題目甚至有更多數學偵探解碼漫畫等等小學生喜愛的部份
- 兩者皆有國語劇場音檔 (精彩對話劇場,並不是只把暫時文字內容照板煮碗讀一遍)
學前版的精彩過往兩年講了很多, 好評如潮。
希望這篇分析和留言中的影片Link,大家會對這康軒學習雜誌系列的編審製作、延伸使用、國語音檔、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版本會有多一些理解。